UCL的校友克里斯托弗·诺兰更是将自己的电影《盗梦空间》实景取景地选在了自己的母校。
这是一所综合研究型大学,是全世界都为之瞩目的高等学府,是英国的老牌名校之一。四季宜人的伦敦,让这里的学校融合了古典与现代之美,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所G5超级精英大学——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简称UCL,成立于1982年。在UCL创立之初,英国当时仅有牛津和剑桥两所大学,这两所大学都隶属于宗教性质的学院。伦敦大学学院的成立,就是为了打造一所向任何种族或宗教的学生都能开放教育的综合性大学,而不是被宗教性质所束缚,或是单纯的学院、研究机构。
最初建立时,伦敦大学学院是由两位苏格兰人:一位诗人托马斯·坎贝尔(Thomas Campbell)和一位律师亨利·布鲁姆(Henry Brougham)创办的,学校当时的名字是“伦敦大学”(London University)。亨利·布鲁姆(Henry Brougham)本人非常信奉哲学家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的功利主义原则,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边沁在伦敦大学学院的历史中也确实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边沁虽然不是伦敦大学学院的创始人,但是边沁的思想却影响了亨利·布鲁姆,被誉为伦敦大学学院的精神之父。边沁是一位伟大的伦理、法学、哲学家,他主张“教育人人平等”,并且是“高等教育应广泛普及”理论的强烈拥护者。我们今天熟知的“国际化”(International)一词,就是由边沁本人创造出来的。
出于边沁本人希望自己的遗体被永久保存纪念的愿望,他的遗体陈列于伦敦大学学院主楼的北部回廊,向公众开放。但不幸的是,当进行头部处理时出现了悲剧性的失误导致头部被毁容。人们只得用一尊蜡像头部代替,但是长久以来真正的头颅一直被藏在他作像的脚下,真的头颅经常被盗,成为五花八门的校园笑话题材。据说这些笑话的编造者,都是来自伦敦大学学院的竞争对手——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
1878年,伦敦大学学院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所欢迎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
1940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伦敦大学学院遭到严重破坏。轰炸彻底摧毁了大会堂,毁坏了图书馆的大部分。但幸运的是,在1939年战争爆发初时,所有学校部门的人员和学生都已撤离伦敦。
1907年,在新的皇家宪章规定下,伦敦大学学院失去了作为独立大学的法律地位,改称伦敦大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毕业生只被允许授予来自“伦敦大学”的学位证书,只有在非正式的场合,学校才可以使用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或其缩写“UCL”作为称谓。
1976年,新的宪章将法定独立权归还给各成员学院(惟独立颁授学位的权力除外),正式恢复了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校名,将此前位于其校名中的“College”字后的“,”逗号废弃。
2005年,伦敦大学学院获得了自行颁授独立学位的权力,此后包括学位证书在内的各种官方文件均印有伦敦大学学院(UCL)的标志,不再使用伦敦大学的名义。
伦敦大学学院位于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伦敦的市中心。伦敦拥有无与伦比的文化、学术和商业资源。伦敦大学学院与当地的医院、博物馆、画廊、图书馆和其他专业机构、单位都有着紧密的教学和研究联系。
与很多伦敦的大学一样,伦敦大学学院是一个开放式的大学,由众多分散的建筑组成,学校主要部分位于伦敦中心的布鲁姆斯伯里高尔街(Bloomsbury district, Gower Street, London)。伦敦市的公共交通非常方便,基本周围都有地铁(Underground)或者公共汽车(Bus)。伦敦还有一个特别知名的英国 “国宝”,那就是红色双层巴士(Double-decker bus)。
在伦敦市生活非常便捷舒适,平时逛街购物可以去牛津街或哈罗德百货。在伦敦大学学院周围还有许多著名的机构或者企业。这里有大约250个博物馆和画廊,其中许多是世界著名的,例如:国家美术馆(The National Gallery)、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和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还有国际著名的体育场馆,包括:温布尔顿(Wimbledon)网球场、特维克纳姆(Twickenham)橄榄球场、温布利(Wembley)足球场等。
从伦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和金丝雀码头(Canary Wharf)的金融机构,到东伦敦科技城(East London tech City)的创业和科技初创企业,伦敦大学学院的学生总能接触到这些充满活力的商业社区和广泛的雇主。
除此之外,伦敦大学学院的学生可享受有效期为一周或更长时间的成人旅行卡和巴士通行证的30%折扣。伦敦市内也划有专用自行车道的道路网络,如果选择骑车在城市里漫游,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伦敦大学学院的东院区(UCL East campus)于2019年动工,目前还在建设中,计划新校区将融合实验、艺术、社会和技术贯穿到整体的建筑和学校学术发展中,第一阶段将汇集8个UCL的学院,共有4000名学生和大约260名学术人员,学校的两栋主要一期建筑将提供50000平方米的空间,涵盖学术、研究空间,学生住宿以及社区等融合汇聚。在交通方面也提供了很大便利,将开设公共汽车、高速地铁等交叉铁路交通服务。为学生、教职员工和来访者提供更多的便利设施和学习条件。
根据2019年官方统计的数据,伦敦大学学院共有学生43900人,其中本科生19994人,研究生23842人。英国本土学生有20575人,欧盟国家学生6830人,其他国家国际生16431人,总共留学生占比有53%。另外有教职员工14300人,有37%是国际员工。学校还有来自190个国家的30万名校友。
2021年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伦敦大学学院全球排名第19名;
伦敦大学学院的工程科学学院(Engineering Sciences)计算机科学系位居全欧第二、全英第一,在诸多前沿学科领域亦拥有世界领先的研究实力:其计算机科学系、统计科学系、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以及盖茨比计算神经科学中心(GCNU)等相关科系或学术机构合作密切,使学校在神经网络研究、数字信号处理、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和人机交互以及医学影像信息处理等领域均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
学院还与谷歌、IBM以及微软等科技界巨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在相关领域已有多家新创企业被成功孵化。伦敦大学学院还是阿帕网(因特网的前身)的第一个全球连接点。
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建筑学院(Built Environment),是世界公认最顶尖、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学院之一,是英国最早成立的建筑学院。在2014年发布的每7年一次的英国官方REF学术评估报告中,巴特莱特建筑学院的学术实力(Research Power)高居全英第一。目前,巴特莱特建筑学院的附属科系和学术机构包括:建筑系、建筑和项目管理系、发展规划系、城市规划系、高级空间分析中心以及相关研究院,在国际上一直享有盛名。
考古学也是伦敦大学学院的优势专业之一,该专业在世界排名第3名,英国排名第5名,涵盖了计算考古学、人类考古学、环境考古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等,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考古学知识,同时为就业与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多机会和选择。
人类学专业在世界排名第5名,英国排名第5名,包括了社会人类学、语言人类学、体质人类学等各个方面。同时,学生还可以得到丰富的实践机会,这种教学方式在注重田野调查的人类学学科十分重要。
伦敦大学学院创始之初就拥有医学院和社会科学学院,后逐渐扩展至今天的11个学院。医学专业在世界排名第9名,英国排名第9名,是全英第一所系统讲授医学专业的医学院,拥有丰富的前沿研究成果。同时,国家医学研究中心(NIMR)也位于伦敦大学学院,是世界上顶尖生物医学科研中心之一。
伦敦大学学院经济学专业在世界排名第17名,英国排名第3名,是英国第一个经济系。在REF排名中,研究实力为全英第一,其中 79% 的研究被评定为世界领先,高于LSE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牛津大学以及剑桥大学,代表了英国当今经济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截至目前,伦敦大学学院共有30位诺贝尔奖得主,分别在化学领域、物理学领域、生理学和医学领域、文学和经济学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
早在1904年,威廉·拉姆赛就发现了空气中的氦、氩、氖、氪和氙等惰性气体元素,并确定了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从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1913年,印度文学大师泰戈尔因其诗集《吉檀迦利》的才华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奥托·哈恩的研究因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为服役而中断,但他后来因为发现了核裂变现象,于1944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1962年,弗朗西斯·克里克和他的好友詹姆斯·沃森和莫里斯·威尔金斯,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因为他们发现了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在生命物质中信息传递的意义,发现了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
2000年,詹姆斯·赫克曼,在计量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面成绩卓著,并在伦敦大学学院担任经济学的杰出教授。
2013年,彼得·希格斯和弗朗索瓦·恩格勒特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因为发现了“上帝粒子”。
2020年,罗杰·彭罗斯成为三位因与黑洞有关的工作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之一。
除了诺贝尔奖获得之外,伦敦大学学院还获得了3枚菲尔兹奖、2项沃尔夫奖、1座拉斯克奖、1座图灵奖、4项透纳奖。在艺术文学领域,还获得了7座格莱美奖、9座艾美奖、5座奥斯卡金像奖、5座金球奖、1项毛姆奖。
伦敦大学学院有很多我们非常熟悉的知名校友,从科学界到政治界、从商业界到文化界,这些耳熟能详的行业翘楚都曾经是这里毕业的学生。
戴密斯·哈萨比斯,AlphaGo之父;亚历山大·贝尔,电话的发明者;大卫·席尔瓦,谷歌旗下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的总工程师;吴定良,人类学家、教育家、中国人类学的奠基人;陈占祥,中国著名的城市规划师、建筑师。
Edwin Waterhouse,普华永道的创始人之一;Catherine Novelli,苹果公司全球事务副总裁;王思聪,北京普思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万达集团董事。
夏目漱石,日本“国民大作家”;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著名的电影艺术大师;克里斯托弗·诺兰,著名的电影导演、编剧;酷玩乐队(Coldplay),英国著名的摇滚乐队。
伦敦大学学院拥有7大博物馆及收藏区,分别为:艺术博物馆(Art Museum)、格兰特动物学博物馆(Grant Museum of Zoology)、皮特里埃及考古博物馆(Petrie Museum of Egyptian Archaeology)、地质学收藏区(Geology Collections )、考古学研究收藏区(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Collections )、人种学收藏区(Ethnography Collections )、戈尔顿收藏区(专门用于放置弗朗西斯·戈尔顿的个人藏品)和科学收藏区(专门用于放置由学校师生们自制的科技产品)。其中有3个开放给公众参观:艺术博物馆、格兰特动物学博物馆,皮特里埃及考古博物馆。
艺术博物馆(Art Museum)起源于教学和研究收藏品的保存,与伦敦大学学院的斯莱德艺术学院(The Slade School of Art at UCL)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馆内的藏品大多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教育档案色彩。由于斯莱德是第一所招收女性的学院,早在19世纪90年代,就有大量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就通过斯莱德的奖项系统保存到博物馆中作为收藏品展出。如今,馆内已有的45%的藏品是来自斯莱德收藏的女性艺术家的作品(约1500件作品)。博物馆收藏了二十世纪先驱艺术家的早期作品,许多艺术作品都与英国的艺术教学史有关。例如:安东尼·范·戴克在他的肖像画系列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肖像画,版画家阿尔布雷希特·杜勒(Albrecht Dürer)早期版画技术的实例,文艺复兴艺术家工作室使用的工作室模型书、新古典主义石膏模型和勾缝机等。
格兰特动物学博物馆 (Grant Museum of Zoology)是英国最古老的自然历史藏品博物馆之一,由罗伯特·埃德蒙·格兰特(1793-1874)于1827年建立,是伦敦仅存的最后一座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这里有68000个动物标本,是了解整个动物王国的独特窗口。这里最值得看的标本包括世界上最稀有的蛤蟆的骨骼、袋鼠标本、渡渡鸟骨头,以及布拉什卡玻璃模型、齐格勒蜡模型和弗农爱德华兹灭绝鱼类模型,都在博物馆内有具体的介绍和展出。
伦敦大学学院学生会(UCL Union)诞生于1893年,是英格兰地区最古老的高校学生会,其主要职责包括:向校方反映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为学生们提供多种校内服务,以及支持众多学生社团和体育俱乐部的运作等。
UCL Union有250多个社团和体育俱乐部,所有的活动团体都是由学生直接管理,UCL Union提供相应的需求支持,这些社团和俱乐部对伦敦大学学院的每一位学生开放,涵盖艺术、学术、运动、娱乐等各个方面的组织。每年10月新生周,都会有社团招新的活动,南安普加入社团不仅能迅速融入校园,交到新朋友,也是培养自己综合能力的好机会。UCL Union下设有69个体育俱乐部,从冲浪到长曲棍球、滑翔到柔道,涉及各类校际体育竞赛。此外,伦敦大学学院的本部大楼内还设有健身中心及多种运动设施。
UCL Union还给学校的2000多名学生定期提供超过500个志愿者服务的工作内容,每年所有志愿者加在一起服务的时间能超过60000小时。无论是帮助伦敦当地人,还是帮助学校内的其他同学,都能锻炼志愿者的协同合作,帮助他人的能力,这也能让你从另一个角度深度的感受UCL、感受伦敦。
UCL Union在学校内还经营有四家咖啡馆、四家酒吧和一家商店。这些店铺全天开放直到深夜,全面覆盖提供了Wi-Fi,这里环境轻松舒适,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可以来酒吧、咖啡馆体验放松的交流氛围。
伦敦大学学院内的布卢姆斯伯里剧院(The Bloomsbury Theatre)是举办戏剧、现场音乐和喜剧表演的场所,这里还不时上演来自伦敦大学学院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演出。新装修的500人主礼堂配有最新的音响和照明设备,旁边的布鲁姆斯伯里工作室,是一个可容纳70人的表演空间。
伦敦大学学院将住宿划分为两种类型,共有26处住宿地点和约6000张床位。
2.自助住宿(UCL self-catered accommodation),有24处,自助住宿提供共享的厨房设施(例如炊具、冰箱、水壶、烤面包机和微波炉等),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准备餐食。
伦敦大学学院更像是一个全球化的大学,正如学校官网上面显示的:“Londons Global University ”,全球性正是这所大学延续至今的教育理念。这里包含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国际留学生,开设了完备的专业领域课程,这里没有被限制的宗教信仰,接受不同种族、不同想法的求学者,正是以这种全球化为核心理念,才能做到敞开校门,做到包容。相信在这里求学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伦敦大学学院的多元知识和包容文化,能够与更广阔的世界打交道,让你的“世界”变得更丰富多彩!
更多精彩尽在这里,详情点击:http://gzcxfs.com/,南安普